浅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感恩教育

2017-07-18
来源:
山西省临汾戒毒所网
摘要:浅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感恩教育

  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吸毒后大多亲情淡漠、情感苍白、精神空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责任感差等,给教育戒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针对戒毒人员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戒治工作?笔者认为借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能为他们彻底远离毒品,恢复健康,重塑灵魂、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结合工作实践略谈几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医治麻木、唤醒良知

  戒毒人员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甚至为毒资伤害亲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毒品为中心、自私自利、很少顾及他人,我们民警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让他们反思自己,激活他们的感恩心理、使麻木的心灵感知痛苦,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激发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戒治。把将感恩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实和强化,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如民警在课堂上可组织他们欣赏《母亲》、《父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等感恩歌曲,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不仅是一种感动和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带给他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启迪。从而唤起他们的良知,唤醒其“善”的一面,从心灵深处去忏悔,用心感悟人生,从而懂得珍惜父母的爱,珍惜骨肉情、报答父母的养育恩。此外可通过“亲情回忆法”,让他们看到人间的亲情,唤醒他们对真情、美好的向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忆,从而唤醒良知、修复亲情、积极戒治。

   二、重树信心、点燃激情

  戒毒人员大多认知偏差、行为失范、灵魂扭曲、尊严丧失、不思回报、缺乏自信,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民警如果注重感恩文化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洒下感恩的种子,时间久了他们良知会有所发现,会逐步树立责任意识、诚实守信、关爱生命的意识,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其它健全社会人格,实现自身价值,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觉向善,远离陋习、重塑灵魂,逐步内化,以此治心、扶志。因此在教育戒治工作中,我们民警应培植感恩文化,通过感恩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辐射力,进一步营造感恩教育的文化氛围、丰富感恩教育的活动载体、深化感恩教育的社会影响,在所区文化建设中突出感恩文化的特色,创新教育戒治理念,丰富教育矫治载体,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点燃自我戒治的激情,最终走上自律戒治之路。

   三、感受关爱、懂得感恩

  感恩教育在教育戒治中不仅是“基石”,更是戒毒人员与民警、亲人的“连心桥”。如果社会歧视、亲人抛弃,可把戒毒人员推向死亡的边缘,如果社会挽救、亲人关爱,有规律的康复治疗,可使学员萌生感恩情愫,激发他们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社会没有放弃他们,给他们创造条件,重新做人;含辛茹苦的父母养育了自己,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去报答他们;民警和亲人默默支持、鼓励,让他们找回重头再来的勇气。我们民警承担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心理矫治、康复训练、道德法制教育等特殊的教育,让他们从生理上得到康复、从心灵上得到净化,在生活上也应尽量关心,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亲属会见、亲情电话,亲情供餐、慰问活动等,使戒毒人员感受到关怀、温暖,让他们充实对生活的信心。

   四、主动担当、知恩图报

  感恩是一种正性情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获得好处,才能激发自身做出善举进行回报,感恩教育是培养戒毒人员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我们民警要鼓励戒毒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感恩对象,即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并想他们为什么帮助自己?自己做不到吗?应该怎样做呢?将以上问题放到感恩教育的教程中,鼓励戒毒人员施恩、报恩,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应当知恩图报,回馈他人,回馈社会,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使他们的精神家园不断丰富充实,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此外戒毒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亲人、朋友社会各界对他们的真诚帮助,才能让抛弃仇视、冷漠等不良心理,愿意主动担当、拥抱社会,回报社会,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我们戒毒民警如果善用感恩教育这把金钥匙,可使戒毒人员的思想受到启迪、人格得以升华,生命接受洗礼,对提升教育戒治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页尾

协会简介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协同办公
版权所有: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邮编:100088
京ICP备19043606号-1 技术支持:杭州中软安人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